(一)编写团队及教材更新情况简介
(1)教材编写团队由多学科背景的专家和经验丰富的一线教师组成,确保教材内容科学、实用且与时俱进。
本书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国家规划新教材,是第二批“十四五”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,是机械制造专业的专业基础课,是理论实践一体化课程配套教材。教材依据国家最新公布的机械制造专业教学标准编写。编写团队有:江苏省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任国兴、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张伟任主编;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姚成伟、江苏省安全技术职业学院陈丽任副主编;江苏省铜山中等专业学校徐倩、张平历、肖扬参加了本书的编写。
(2)先进性与融合性是是修订过程中始终坚持的原则。
本书第1版于2010年8月出版,出版后注意收集使用反馈情况,并根据行业产业发展情况,于2023年进行了修订,本次修订更新了《机械制图》的最新国家标准及计算机绘图最新操作指令。为了便于教学,本次修订制作了微课教学视频,读者可扫描书中微课二维码学习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本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;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,由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,以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、学中做的教学目的。
(二)教材编写理念与结构、内容设计
(1)注重知识、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,旨在全面开发学生的潜能。
机械制造专业是国家战略紧缺专业,需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;《机械制图》课程是机械制造专业的核心课程,编者在编辑过程中充分考虑学生从理论层面到操作层面,从学科层面到实践层面,全面考虑教学活动的目标、内容、方法、手段和评价。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,优化学习方法,提高学习效益,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。
(2)坚持以项目教学为主线,能力培养为目标,完整理论知识做拓展,践行理实一体化教学。
全书以项目教学为主线,以高技能人才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,以工作任务为中心,突出能力培养和技能提升。以《机械制图》理论教学为主,同时融入《计算机绘图》的操作技能训练,做到理论学习有载体,技能训练有实体,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,在掌握知识的同时,获得成就感,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。本书从绘图的国家标准展开,对机械图样的表达方法和零件图、装配图的识读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。
(3)全书内容编排合理,梯度明确,注重知识、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。
教材本着“基于标准、源于需求、服务于人才培养”的原则设计整体内容,按照“职业味强、技能味重、思政味浓、文化味厚”的思想精心设计模块任务,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;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。全书共分为6个单元计十九个模块,每个模块均安排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工作任务,通过任务实施环节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学习和领悟;在任务实施阶段,都会根据内容的复杂程度,安排难度不同的任务,确保学生的学习循序渐进、不断深入;从而化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;实现自主学习、合作探究、展示交流、课堂总结和检测反馈。此外更加注重知识、能力与素质的和谐发展。
(4)增加融媒体辅助教学,提升知识的趣味性。
为了便于教学,本次修订制作了微课教学视频,读者可扫描书中微课二维码学习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本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;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,由教师
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,以达到让学生在做中学、学中做的教学目的。
(三)教材特色与创新
德技学创并修,软植思政元素。
编者本着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,以帮助学生“立德、提技、促学、帮创”为总体目标,教材以“德技学创并修,软植思政元素”优化教材内容。秉持“品德素养、技术能力、学习能力、创新能力”并重的撰写理念,优化教材内容。每个任务均通过真实的工作内容构建教学情境,包含任务描述、任务分析、知识链接、任务实施以及拓展训练,为专业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。
(2)教材双色印刷,图文并茂;习题册活页式装订,利于学生学习和训练。
本书采用双色印刷、大开本设计;内容编排合理,梯度明确,典型实例具有实用性和代表性,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;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需要,采用多元化的呈现方式,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和参与度。文字准确流畅,图文并茂,并配套有数字化资源包;名词、术语、图表规范;编校、装帧、印装质量合格。
(3)配套资源齐全,以新技术促进传统课堂的信息化变革。
为了便于教学,本次修订制作了微课教学视频,读者可扫描书中微课二维码学习。在课堂教学过程中,本书能够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;教材配套学习辅导与练习,围绕教学全过程,线上、线下密切配合的新形态一体化教材,满足教师混合式教学需求和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,促进“互联网+职业教育”的新变革。